PG电子
PG电子APP央行再度出手!这次是为了安抚受惊的孩子们?
PG电子(Pocket Games Soft )全球首屈一指的电子游戏供货商[永久网址:363050.com],首位跨足线下线上电子游戏开发。PG电子,pg娱乐,PG电子试玩平台,pg电子app,pg电子外挂,pg电子接口,pg电子技巧,pg电子下载,欢迎注册体验!今天(4月26日)上午,央行通过逆回购的方式,向市场注入了800亿元的资金。如果扣除到期的逆回购,则今天的净投放达到了400亿。
今天是星期三,这是央行本周连续第三天向市场“放水”。周一,央行净投放了300亿资金;周二,净投放了400亿;周三,净投放了了400亿。
钱虽然不多,但一直是正向的。三天1100亿,通过目前5.29的货币乘数,理论上可以增加5800多亿的广义货币M2。而此前,央行常常是一连10多天收回资金。
事不过三。三个工作日,连续三天净投放,这意味着态度的重要变化。央妈开始呵护市场,安抚“受惊的孩子们”。上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位“严父”分别在各自家里“打孩子”,施展“食指教育”。股市、债市、期货市场都出现较大跌幅。
中国是盛世,但金融市场却是“乱世”。用郭树清的话说,“要充分认识市场乱象的严重性”。但问题是:如果监管机构同时发力,进入监管的“比狠模式”,那么“抑制风险”就有可能变成“主动引爆风险”。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其中有一些提法值得高度关注,比如在金融监管和风险方面,通稿这样说:
要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协调,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大惩处违规违法行为工作力度。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却传递了多层重要信息:第一,“加大惩处违规违法行为工作力度”,这是中央的要求,也是“三会”加强监管的依据;第二,“加强监管协调”,这句话的意思是,“一行三会”要加强沟通,不能都低头拉车,小心把车拉到沟里。
今天,几家证券报不约而同向市场传递温暖信号,比如新华社主办的“中国证券报”在报道政治局会议的时候,将“加强监管协调”做到了标题上。
此外,某分析人士观点称,二季度可能成为金融监管政策集中落地的窗口期,而央行则不大可能继续主动大幅收紧流动性,适时进行适当的对冲也是可能的。因此,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钱荒”与“债灾”都不会重现。
“证券时报”:当前推动金融领域去杠杆、强化金融监管既有必要,条件也很充分,但去杠杆要讲求技巧,不可冒进。尤其是当各市场交叉风险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一点风吹草动所引发的市场预期一致转向,就很容易导致市场出现混乱,甚至“踩踏”。
金融监管的“比狠模式”是非常危险的,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四大部门不能同时“打孩子”,那样“孩子们”受不了,会出事。最近市场频现闪崩,股市大幅下跌,就是政策叠加的结果。在这种时候,央行小幅、持续放水,可以给市场传递温暖的信号,对冲“三会”收紧监管带来的市场恐慌。
想想看,在央行持续放水的情况下,今天A股盘面仍然险象环生,北京银行股价出现闪崩(见下图),民生银行呈现“自由落体运动”已经多日,浦发银行也显著破位。上午,还一度出现了白马股的溃败。在这个时候,如果央行也冷冰冰的持续收紧货币,则上证指数3000点必然会失守,新股发行将再次停顿。
当前推动金融领域去杠杆、强化金融监管既有必要,条件也很充分,但去杠杆要讲求技巧,不可冒进。尤其是当各市场交叉风险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一点风吹草动所引发的市场预期一致转向,就很容易导致市场出现混乱,甚至“踩踏”。
当政治局和主要媒体一起喊话,“一行三会”一定能听懂。所以,这波市场的暴跌,看来将暂告一段落。而央行在一季度的缩表,也将在4月出现小逆转。
“如果银行业搞得一塌糊涂,我作为银监会主席,我就要辞职。”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说。据多位与会人士对媒体透露,郭树清是在4月21日召开的银监会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做出如上表述的。整治金融乱象,郭树清准备好了“猛药”。
尽管郭树清上任银监会主席不足两个月,银行监管改革可谓管急弦繁。郭树清的表态与行动严丝合缝。3月初,银监会发文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和银行切实摸清银行显性或者隐性承担的信用风险底数。3月下旬,银监会启动“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工作。
进入4月,银监会又陆续下发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剑指同业、理财、互金等系列金融监管意见。
金融去杠杆是“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一环,实质是要避免资金空转套利、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从近期密集落地的系列剑指层出不穷金融乱象的文件来看,银监会挤泡沫决心坚决,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都强调,防范金融风险,去金融杠杆。自郭树清上台之后,银监会便开启了金融去杠杆大幕。
事实上,这场监管风暴在更早之前就已现苗头。在3月2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郭树清迎来到任银监会后的“首秀”,在开头介绍环节,他用了较长篇幅来强调纪律和银行业队伍建设。这样的表态似乎预示着2017年银监会将“强监管、强问责”。
而这场大金融监管风暴并非郭树清一人的独角戏。上周末,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央行相继发声。先是上周五,证监会开出5亿元巨额罚单,同一天,郭树清表态,不出成效绝不罢手。上周日保监会跟进,发布39条措施,涉及九大重点领域,风险防控进一步加码。
市场很快闻风而动,中国各大金融市场在本周一(4月24日)上演“黑色星期一”。股市、债市、大宗商品、期货市场齐跌。当前分业监管下,一行三会同时各下“猛药”,市场人士形容此次强监管“史无前例”,且都是直击各领域陈年顽疾,可谓“招招直中要害”。
2015年下半年以来的股市波动和P2P跑路潮等,与影子银行系统脱离监管密切相关,促使政府决策层下决心以一场系统性的“金融整肃”,来拆除这枚经济发展中的“定时炸弹”。金融市场的监管者“一行三会”正以规模空前的联动模式,对金融体系的风险展开一场“全覆盖”式的风险排查与整顿。
对大金融的强监管,并非当前临时起意或巧合。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创六个季度以来新高;投资、进出口等主要指标均好于预期,经济向好给强监管出台提供了良好基础。2017年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也是金融业风险防控关键之年。新一轮监管风暴无疑将有利于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
金融去杠杆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无痛的手段几乎没有。而且每当痛感达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出现强大的游说集团。但愿接下来的监管体制改革,以及人员变动,能为下一步“去杠杆”创造有利的条件。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的另一件事情是,金融去杠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如同炸弹拆引信,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好在中国监管部门具有特有的体制优势,首先表现在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控制上,使得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一些行政的手段,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去杠杆。
从时间结构来看,特朗普上台和美元加息尘埃落定以来短暂的“风平浪静”,以及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生产领域显著的回暖反弹,为监管层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去杠杆“黄金窗口期”。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GDP增长率超预期的达到6.9%,实体经济的“安全边际”显著增厚,而同时竟然没有显著的通胀压力,人民币汇率在6.9以下徘徊,距离7的关口也相对较远,这都为监管进入“收紧周期”创造了几年一遇的经济金融环境。
从空间结构来看,央行和银监会之间、货币政策和现场监管之间的组合和配合耐人寻味、值得把玩。首先,央行凭借央妈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在货币市场上控制住流动性,采取市场化加息的策略以提高金融杠杆的成本中枢;
同时套上MPA的管理框架,通过广义信贷和逆周期资本约束等压住中小银行影子扩张的冲动。随之,银监会展开一系列的现场监管举措,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连发近十个通知和意见,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合规行为、套利行为,甚至创新、交易和考核等进行全面的监管治理。这次“大监管”举措的力度之大,可能在中国的金融监管历史上前所未有。
除了防控系统性风险,此次金融整治的另一个目的,则是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众所周知,近一两年以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刺激效应已经衰减到“不经济”的地步,也就是货币信贷拉动GDP的效果非常微小,但付出的潜在系统性风险对价却越来越高。影子银行的疯狂扩张,使金融机构背负越来越重的“脱实向虚”罪名。
虽然,无论环节有多少个、嵌套有多少层,最终的基础资产仍然在实体经济之中。但是,环节和通道的人为拉长,二级市场的过度投机,质押和代持的多次放大,以及资金在金融领域的扭曲闭环(比如大型国企利用信用优势,从银行贷款反过来买金融机构的理财),都可以看作是金融“脱实向虚”的证据。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的货币供给都只会停滞在金融市场上形成金融杠杆,却很难在实体经济领域形成扩大再生产的货币资本。
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主导,也是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理所当然成为本次金融去杠杆的主要对象。对于一个依然依靠规模来实现利润扩张的行业,去杠杆下的“缩表”当然是痛苦的,但总比结构失衡下的无序扩张到难以控制的局面要好。
监管当局正在利用这次难得的周期性时间窗口,修补和整固宏观金融运行体系;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次微观时间窗口,坚决进行资产负债的结构调整,以便为新的“暴风雨”来临做好未雨绸缪式的准备。
理财投资坑很多,如何规避这些骗子套路?关注小黄人读财,小黄人老师给你支招。